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自然主义教育是《爱弥儿》中最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培养自然人。总体来看,书中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必须回归自然、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
1.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所谓自然并非指人类原始蒙昧的状态,而是指人类的天性。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三种教育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教育,统一的方法是将能够被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于完全不能被控制的“自然的教育”之下,以“自然的教育”为发展的中心和方向。由此可见,“自然”在卢梭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2.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
卢梭认为教育不能违背儿发展阶段的规律,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从此可看出卢梭认为儿童发展发展是有其独特规律和秩序的,教育过程需要遵循这种规律,不能枉顾儿童的发展特征,进行揠苗助长式教育。
3.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这种“自然人”并非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而是独立的、自由的、天性得以发展的人。所谓独立,是指“自然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过度依赖别人;所谓自由,是指思想自由、成长过程自由、不为权威所控制。天性得以发展,是指在教育顺应天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儿童的天性得到长足的发展。
延伸阅读
爱弥儿赏析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爱弥儿》是怎样的一本书,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答:《爱弥儿》(émile: ou De l’éducation),亦有译名作《爱弥尔: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自认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1762年卢梭发表了什么在历史上被称为儿童的发现
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在历史上被称为儿童的发现。
儿童不是“小大人”,这种观念是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发表的关于儿童的基本观念,史称对“儿童的发现”或“发现儿童”。在卢梭以前,人类社会尚未系统地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儿童实质上只被看作“微型成人”,即小大人。
在《爱弥儿》原序中,卢梭提纲挈领地指出,他的教育研究是从理解儿童开始的。“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想他还没有成人哩。我所研究的就是这种问题……”
这段话既表明卢梭本人的教育研究是以理解儿童为方法论前提的,也表明此前的教育学往往是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而不是研究儿童“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此前的教育学是研究成人的,“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想他还没有成人哩”。也就是说,此前的教育学是以成人为开端的,而卢梭的教育学首先是从理解儿童开始,从而隐含着这样的命题:教育学应以理解儿童为起点,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可以说,在教育思想史里,人类是第一次如此显而易见地由卢梭扯起了儿童中心的教育学旗帜,一种不同于一切旧教育学的新教育学诞生了,这种新教育学就是现代教育学的另名。
卢梭对儿童的发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儿童的发现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时代精神借助卢梭树立起“发现儿童”的历史里程碑。现代意义的儿童研究由此发源滥觞,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即现代教育学)也成为教育学历史发展的方向。由此可见,现代意义的儿童研究是卢梭主义的,现代教育学也是卢梭主义的。
1962年半论文半小说体裁的著作是卢梭的代表作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
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卢梭,爱弥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弥儿是他小说中的一个主角,具体是用来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如果一定要归纳评价的话,他想要塑造的爱弥儿是一个自然人,但并非野蛮人,而是一个能直立行走于社会的文明人。
他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仁能爱,身心能力协调发展,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的变化
卢梭写爱弥儿的原因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
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该书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
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
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
第五卷,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如何理解卢梭的女子教育和爱情观
众所周知,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其育儿著作《爱弥儿》中,所阐述的育儿理念,放在今天看来,依旧熠熠生辉,有很强的借鉴性。特别是其对子女的爱情婚恋观,放在当下,尤其瞩目。
爱弥儿是卢梭教育理念的理想寄托。他从爱弥儿的出生,到成长,一整套的观念,放在今天尚有很多父母做不到。孩子情感发育,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需要。卢梭正视、且尊重这种情感。甚至,他为爱弥儿选择伴侣——苏菲的时候,还从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健康的爱情观。
这个爱情观里,不仅有苏菲自我意志的体现,还有苏菲背后家庭的支持。
苏菲非常喜欢书里的忒勒玛科斯王子,她的理想伴侣也是和他相似品性的人。她觉得,既然命运将她带到了这个世上,并且还感受到了那样一颗心,她相信就有类似这样的一个人,如同她一样的在等着她,寻找她。
在18世纪,苏菲的呐喊,至今听来也是激荡心灵。“她宁可虚度光阴,随年华老去,孤独而不失自由的度过一生,也不愿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让她忍受这种痛苦,她宁愿去死。”
苏菲的婚恋观,也得到她父母的支持。当她父母察觉到她的思想后,也和苏菲进行了一场不忤逆她的想法的既和蔼又有意义的谈话。
苏菲的父亲和她的谈话,充分体现了父母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父女俩的谈话,既充分表达了父母对她的尊重,又重新定义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通常的做法是,在为女儿选择丈夫的时候,父母会在形式上征求一下女儿的意见,决定权仍然在他们手中。
但苏菲的父母却不向世俗妥协,他们让苏菲自己去选择,只要在形式上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就行了。
她的父母特别强调:苏菲,这是你的权力,你一定要加以明知的利用。你应该自己去寻找那个和你合得来的人。不过,在判断你们两个的条件是否合适的时候,我们有插手的权力。或许在这个方面,我们比你更清楚你有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不会受到那些所谓的出身、地位、财富以及社会偏见的干扰。我们希望那个男人为人诚恳,人品要好,性格也和你相匹配。只要他勤劳刻苦,品行端正,热爱家庭,那他将来一定会事业有成。”
“如果你真的能找到这样一位丈夫,就算全世界人民都站出来反对我们,可又有什么紧要的呢?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够获得幸福,至于别人的看法,我们根本就不在乎。”
不得不感叹,先贤,卢梭当之无愧。他的爱情婚恋观,可能放在当时看有些超前,但放在当下,自省一下我们自己的家庭关系,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都不啻为正确的指导。18世纪的苏菲,她的婚恋观,和现如今,我们一些宁愿单身的女性,都有的一拼。
卢梭爱弥儿的观点和意义
在《爱弥儿》中,卢梭认为远离文明社会,接近自然状态的劳动人民及其儿女都不需要受教育,他们已经在生活本身中受到了教育;而富人不但不劳动,反而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阶级偏见已经远远背离了自然状态,所以应当重新教育封建主、贵族和懒汉,应当正确地教育他们的儿童,只有这样才能根治社会的弊病。因此,卢梭有意识地把出身显贵的爱弥儿当作教育对象和作品中的主人公,提出了一个教育改造贵族的设想。
《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强烈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思想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