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名篇,描绘了中秋佳节夜晚的美景和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感。那么,王建是谁呢?他是一位出身于寒微的诗人,后期也曾为陕州的司马,与张籍齐名。不过,他的诗多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尤其是那些与普通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这样的背景让他的作品更具人情味,有助于我们领会这首诗的深层含义。
诗的内容与意境
这首诗非常短小,只有四句,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开头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个静谧的中秋之夜——月光照耀着庭院,地面如同覆盖了一层白霜,而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早已入睡。这种清冷的描写,让人很容易感受到夜晚寂静的气氛。你有没有在这样静谧的夜晚,感受到那种孤独与思念呢?
接下来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表达了大众对月亮的向往与思念。在这个月明之夜,每个人都仰望着圆月,但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故乡。这样的情感呼之欲出,难道这不是每个人在中秋时节都会产生的共鸣吗?
译文呈现
为了更好地领会这首诗,我们来看看其翻译: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大众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这段译文清晰而优美,传达了原诗的意蕴,读来让人心生共鸣。
诗歌的情感表达
《十五夜望月》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成功营造了一种清幽而凄凉的气氛。前两句着重于描绘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光下。而后两句则抒发了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有没有想过,在这个静谧的时刻,月亮是否也在倾听我们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表达,王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静谧的图画,也让我们体验到了那种思乡的情感。它不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心灵的深刻反思。
小编觉得寄语
在这个中秋佳节,当你仰望明月的时候,不妨想起《十五夜望月》的秀丽诗句。无论身在何处,思念的情感总是将我们紧紧相连。让我们一同在这个温柔的夜晚,静静地体会那份孤独与思念。或许,这就是诗歌最动人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