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1、知命之年的意思2、五十岁叫什么年华3、知命之年是什么意思4、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5、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知命之年的意思知命之年是指人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年龄到了五十岁。用知命之年造句:朕已知命之年,但子嗣朕皆感不成。时刻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知命之年了。怎么也是过了知命之年,接近花甲之人了。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词目 知命之年 发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释义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引用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知命之年也被称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学有所成,现今大众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来指人到了五十岁。知命之年讲的是孔子最高做到宰相摄政,后来与政敌政治见解不和,无奈辞官。知命之年,意思是五十岁的人已经走过了半辈子,对于天命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想,五十岁也被称为半百之年,由于五十正好是一百的二分其中一个,相当于半辈子。岁称为是知命之年。意思是到了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当男子到了五十岁,通过岁月的积累,此时他已经能明辨事理且不容易被迷惑,并且知道自己的命运,因此大众常说五十知天命。五十岁叫什么年华1、五十岁没有年华的称呼,而是称之为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除了这些之后还有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称呼。2、五十岁属于什么年华 知命之年 五十岁属于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的五十而知天命,而且五十岁已经过了半辈子,对于生老病死有着自己的见解。3、幼年泛称——总角。10岁下面内容——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4、五十岁可以称为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年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刻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5、岁(女)——及笄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知命之年是什么意思1、知命之年是指人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年龄到了五十岁。用知命之年造句:朕已知命之年,但子嗣朕皆感不成。时刻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知命之年了。怎么也是过了知命之年,接近花甲之人了。2、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3、知命之年也被称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学有所成,现今大众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来指人到了五十岁。4、词目 知命之年 发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释义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引用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岁可以被称为“知命之年”、“知非之年”、“大衍之年”、“艾服之年”。一般把五十岁叫大衍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五十岁是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活本身。五十岁又称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在古代,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几许岁或自己几许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人对年龄的称呼,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岁叫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艾服之年。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关于上述几句话的出处为:《为政》《为政》篇包括24章。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悬车之年—退休之年。从心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不惑之年——四十岁。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作为40岁的代称。花甲之年——六十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