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导游词 枣庄文化名胜导游词

一、枣庄名胜古迹导游词

枣庄,地处鲁南苏北交界之地,京杭运河之畔,东接临沂,西连菏泽,唐代时已形成村落,因村落遍植枣树,而得其名,自古即为人杰地灵之地,历史名人名家辈出。封邑千里,食客三千的战国四公子其中一个—孟尝君,自荐的毛遂,凿壁借光的匡横以及墨子、滕文公、疏广、疏受、指挥台儿庄的李宗仁等等,都与枣庄有不解之缘。

枣庄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深埋于枣庄地下的7300年的新石器,倾诉着这方水土之上人类生息繁衍的足迹,上古时的曾国、滕国、薛国故城,无不讲述着古老动人的传说,台儿庄遗址、李宗仁史料馆,讲述着这座城市在民族危难时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而以“山”、“水”、“果”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则以全新的姿态,展示着枣庄形象和魅力。

抱犊崮民族森林公园,山体绵延,山峰错落林立,植被葱郁,巢云观、君山望海、落凤崖、抱犊崮顶、十八罗汉洞、黄龙洞等众多景点,与纵横山间涧底的飞瀑流泉,组成一幅幅别样的水墨山水画,而分布于各景点的古老大殿、摩崖石刻以及新开辟的攀岩、探险等活动,更使得以 “山”为主题的旅游内容变得更加丰盛。

京杭大运河流经枣庄,将两岸原生态的湿地风光、古老村镇、红色革命据点串联起来,形成以“水”为特色的运河风情游。微山湖波光鳞鳞,湖鲜美味飘香;古镇店铺林立,衙门、兵署、钱铺、酒楼、戏院、会馆,一派明清古镇风貌;柳琴戏、运河琴书、鱼灯秧歌、鲁南花鼓、运河号子等,传唱着浓浓的运河两岸原汁原味的风俗风情;芦苇荡漾,随风起伏,土琵琶曲调悠扬,把铁道游击队的英雄故事娓娓述说……

枣庄的长红枣、山亭梨、峄城石榴闻名天下。峄城万亩石榴园,不仅是峄城石榴的主要产地,更是融生态农业与林业旅游于一体,成为枣庄“果”主题旅游特色。榴花盛开时节,处处繁花似锦,人海如潮,那榴花红的如丹霞,白的如瑞雪;那枝干形似虬龙,千姿百态,奇崛苍劲;榴花落时,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如搂着果实成熟的芬芳;石榴园内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权妃墓、三近书院、观天亭、龙池榴花仙子、茗香社、三香居、降云邸等众多景点,和那一个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使得这片万亩榴园,更具迷人的风姿和韵味。

二、枣庄风景名胜

枣庄山川秀美,英才辈出,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盛多彩。近几年来枣庄旅游设施及景点建设不断提高完善,形成了以“山”为主的抱犊崮民族森林公园旅游区。此处群山绵延不绝,峰头林立,周围由巢云观、君山望海、十八罗汉洞等景点;以“果”为主的万亩石榴园游览区园内有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权妃墓、三近书院、中日友好碑廊等景点。以“水”为主的台儿庄古运河风景区。上游部分已开发成月河公园风景区,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等景点组成。下游部分依然保持着康乾盛世时古民居的原貌。以“古”为主的滕州古文化旅游区的总体布局。

1.抱犊崮

抱犊崮民族森林公园地处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境内,也是民族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天然保护区,总面积665.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6.8%,海拔584米,被誉“鲁南小泰山”空气中负养离子含量为7.2万个/cm3,属超“天然氧吧”,抱犊崮以其独有的“雄”、“奇”、“险”、“秀”而被列为鲁南72崮之首,今又被民族工商总局注册为“天下第一崮”。抱犊崮目前属民族“AAA”级景区,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十佳森林公园.2005被评为山东十大魅力景点。

2.枣庄冠世石榴园

枣庄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的群山之阳,物品长45华里,南北宽6华里,面积达12万亩。该园区有榴树530余万株,48个品种,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素以历史之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被上海大全球基尼斯总部认证为“基尼斯之最”,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并被列为“花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重要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民族3A级景区,是一处集天然山川,生态园林、民俗宗教、人文历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她像一颗随节令变幻色彩的璀璨明珠,镶嵌在鲁南的青山绿水之间,而掩映在这座山川园林中的一处处人文古迹,是鲁南文化史的缩影,引发着不同层次的游人发思古之幽情。

3.枣庄熊耳山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境内的熊耳山民族地质公园,是以熊耳山为主体,集崮群、“双龙大裂谷”、溶洞群、岩崩地质灾害遗迹等天然景观为一体,天然情形原始,生态环境优美,景区内崮形山体成群出现,数量众多,形态特殊,堪称国内少有地质地貌奇观。

4.甘泉禅寺

甘泉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始创于何

三、农历正月初一枣庄庙会

枣庄庙会,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枣庄地区的古会、庙会(山会)起源较早,据《滕州商业志》记载,公元前415年(战国时期),滕县(今滕州市)羊庄的“北庙会”已具有相当规模。公元7年,峄县境内西北处“沧浪渊庙会”甚盛,每年三月初三前去焚香拜祷“苍老爷、苍奶奶”者络绎不绝,一直“香火甚旺”,延续至今。隋朝大业年间,峄县南的“白庙会”,滕县南的“官桥会”,都是本地最大的古庙会。唐宋时期,峄县西的“青檀寺庙会”、滕县东沙河的“香火会”盛况可观。据明代《峄县志》、《滕县志》记载,明代枣庄地区内建起各类寺、庙、坊等数以百计。寺、庙内各祀一神,每当某个寺、庙落成时,信奉这些神灵的大众,便前去烧香祈祷。每逢祀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道为之满,途为之塞,行商走贩云集,逐步演变成购销活动的交易场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