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流媒体开发系列(七):视频码率、帧率和分辨率
1. 分辨率:视觉盛宴的基石
分辨率是决定视频图像大致和细节的关键影响,分辨率越高,画面信息越丰盛,但相应的存储空间需求也越大,在高清视频领域,720P和1080P是主流选择,编码格式如MPEG-2、H.264各有优势,其中H.264因其高效压缩而得到广泛应用,编码模式:平衡与质量
编码模式是视频压缩策略的核心,它需要在视频质量和存储空间之间找到平衡点。
2. 帧率:流畅体验的保障
帧率指的是每秒播放的图像帧数,通常以帧/秒(fps)表示,帧率越高,视频越流畅,帧率与视频体积也有一定关系,帧率增加会导致体积增大,分辨率:清晰度的体现
分辨率表示视频画面的清晰度,通常以像素数表示,如720p、1080p等,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但分辨率与体积同样呈正比关系。
3. 视频流数据量受码率、分辨率和帧率影响例如,1080P视频在10 Mb/s码率下的数据量极大,不压缩无法网络传播,清晰度与视频码率紧密相关,蓝光视频的码率可达20 Mb/s,而一些视频网站的码率为5 Mb/s或更低,可能不如高码率的720P视频清晰,在视频开发中,码率、帧率和分辨率需要平衡考虑。
4. 视频直播画质质量的关键视频直播的画质质量,如同三维坐标中的平衡,关键在于分辨率、帧率和码率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让我们探讨分辨率,它是画面清晰度的决定影响,像素越多,细节呈现越丰盛,但过高的分辨率会带来更大的带宽需求。
5. 帧率和分辨率是衡量视频流畅度和清晰度的关键指标如1080P的高清视频,每秒20或15帧,分辨率例如352×288,每像素的色彩信息通过YUV编码呈现,其中4:2:0格式尤其常见,通过亮度Y(8位)和色差U/V节省存储空间。
6. 视频编码技术如H.264,音频编码从原始格式如AAC转换,转码包括分辨率、帧率和比特率等参数的调整,实时流与录像回放:实时流是指实时传输的音视频,录像回放则是记录并播放这些内容,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提供资源并存储客户端数据,如多用户共享视频;客户端接收和处理这些服务。
比特率/码率和视频大致的换算公式
1. 图片计算技巧为:数据量(位/秒)= (画面尺寸*彩色位数(bit)*帧数),数据量*时刻/8=文件总字节,2分钟视频,25帧/秒,640×480分辨率,24位真彩色数字视频,不压缩的数据量约为180Mb,VCD、MKV标准编码率分别为1152Kbps和30Mbps(1080p高清)。
2. 计算公式为:文件体积=时刻X码率/8,码流越大,说明单位时刻内取样率越大,数据流,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图像质量越好,画质越清晰,要求播放设备的解码能力也越高。
3. 计算码率的基本公式为:码率(kbps)= 文件大致(字节)x 8 / 时刻(秒)/ 1000,这一公式清晰地揭示了码率与文件质量、大致之间的关系,码率的选取应遵循下面内容制度:一是码率与质量成正比,但同时考虑到文件大致的限制;二是超过特定码率阈值后,对图像质量的提升效果有限。
4. 码率计算公式:文件体积=时刻x码率/8,这里时刻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局:码率应为4900k。
5. 跟分辨率无关,跟码率(比特率)和时长有关,例如三分钟(180秒)的视频:512X180/(8X1024)=125 M 就是说一段三分钟长,码率512KBS的视频大致是125M,除以8是把KBPS转换成KByte(KB),除以1024是把KByte转换成MB(兆)。
6. 在处理视频文件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文件大致与码率、时刻的关系,视频文件大致计算公式为:视频文件大致=时刻(s)x码率(kbps)/8,码率等于音频码率与视频码率之和,一部2000kbps码率、80分钟的电影,文件大致大约为1,200,000KB,即1172兆。
音频的码率到底是怎样算的?
1. 音频码率的计算通常基于采样率、位深度和通道数,采样率表示每秒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位深度决定了每个采样点的精度,通常以比特(bit)为单位,通道数则表示音频信号中的声道数,例如单声道或立体声(双声道),这些参数共同决定了音频数据的码率。
2. 声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声音信号后,单位时刻内的二进制数据量,是间接衡量音频质量的一个指标,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 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每秒传送数据就越多,画质就越清晰。
3. 要计算码率,可以使用下面内容基本公式:码率(kbps)等于文件大致(字节)乘以1024再乘以8,接着除以时刻(秒)并再除以1000。
4. 计算码率(bit rate)音频: CD音质,一般2通道,原始音频数据1秒钟的数据量是41k(采样率)*16(位深度)*2(声道数)=1412kbits,可求得整个音频文件的大致=时长(300s)*码率(1412)/1024/8=567M,压缩成128kbps的MP3,1秒钟数据就变成了128kbits了。
5. 码率计算公式为码率等于文件大致乘以8/时刻,其中码率单位是kbps,文件大致单位是KB,时刻单位是秒,码率和质量成正比,然而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视频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刻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6. 音频和视频的数据量是独立计算的,视频编码率和音频编码率相加,构成了文件的整体编码率,以一个实例来说,一个128千比特每秒(Kbps)的音频和800 Kbps的视频,总编码率将达到928 Kbps,这意味着每秒的数据量需要928千比特来承载。
码率计算公式
要计算码率,可以使用下面内容基本公式:码率(kbps)等于文件大致(字节)乘以1024再乘以8,接着除以时刻(秒)并再除以1000。
视频码率的计算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公式进行:码率(kbps) = 文件大致(MB) * 8 / 时刻(secs) / 1000,假设有一张D5碟,总容量为3GB,其中音频部分约为600MB,那么剩余可用空间为8GB,为了保持视频质量,我们取视频文件为446GB,视频时长为100分钟(即6000秒)。
码率最简单的计算公式就是:码率=文件总长度/播放时刻 这个公式的物理含义是:codec在播放时刻内,需要将整个文件处理完,当然这样算出来的只一个粗略的平均数,不能反映实际码率在每一秒的变化。
码率的计算公式是:码率 = 文件大致(字节)× 8 / 时刻(秒)× 1000,一张D5光盘容量为3G,扣除音频后剩余7G用于视频,假设视频文件容量为446G,视频时长为100分钟(6000秒),则码率约等于4933kbps。
码率计算公式为码率等于文件大致乘以8/时刻,其中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