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好”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提高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目标。河南地跨我国南北分界线,又是第二第三阶梯过渡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生态多样性复杂,雨热充足,第一生产、第二生产量大,天然而然成为我国历史上主要的人口聚居区和粮食、畜禽种养区,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和经济社会不断转型升级,河南省农业农村领域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过渡,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高技术集成、高装备水平、高物质投入的特征,大量物质、能量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往来流动。同时,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农业农村领域在承担产业转移、提供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方面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这些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作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集中表现,对农村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高质量提高、城乡一体化提高、农业农村优先提高等多重战略的贯彻实施,河南需要在维护好农业提高和农村生活赖以存在的外部生态环境、更好履行多重社会功能、及时修复已破坏生态、优化提升生态质量与效能等方面,拿出新举措取得新进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从理念、措施等层面,梳理出一以贯之、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一、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
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乡村全面振兴、秀丽乡村建设、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从经济层面领悟,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表现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区域提高的均衡性、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公平性。从产业层面领悟,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要求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宗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形态、提升产业效能。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体系工程,需要深刻认识并统筹考虑实际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天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提高的可持续性。具体概述为下面内容三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环境是全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过渡区。全域生态环境可以简单划分为城市、农村、天然三部分,农村生态环境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由城市生态环境到天然生态环境的过渡区,是维持城市基本生态、社会功能的重要屏障和保障天然生态区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这一格局既是人类社会长期演化布局的必然结局,更是新形势下推进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而且,不同于城市提高的相对成熟、天然区域的相对原始,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地区提高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势必需要进行一系列产业重组、区域重构、功能拓展和经济社会升级,也必将引发农村生态环境领域一系列新的调整和矛盾。树立开放、创造的科技治理理念,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科学技术能力,突破传统治理思索惯性束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科技转型的动力源泉。
(二)农村生态环境是全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薄弱区、压力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狠抓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坑塘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农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就河南省的总体情况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与乡村经济社会持续提高所提出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态觉悟觉醒,城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标准不断提升,天然环境生态红线不断收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职业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压力必然增加。要变压力为动力,补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就必须找到新的破解之策。日新月异的科技创造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已成为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复杂难题、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有效方式。
(三)农村生态环境是全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力区、破题区。针对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对三个区域的生态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城市生态存在趋饱和性、天然生态存在脆弱性,两个体系的维持、治理都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为其提供物质、空间、能源、人力等支持。而农村生态环境涉及地域广阔,总体开发程度相对偏低于城市,治理水平不高、可调整性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河南省践行“千万工程”推行意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等目标的必然选择。究其缘故: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必将对城市环境和天然环境产生非常好的溢出效应;建设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且有利于支持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增进全社会提高活力,更有利于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化提高找到新出路、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把握
所谓“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是指对现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的情形,另一方面也是指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经过。其具体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以体系的见解看,这项职业具有客观性,伴随着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操作的提高,农村的社会功能、经济形态、产业提高一定会不断调整,客观上需要农村生态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从人民的立场看,这项职业具有内生性,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怀有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美妙愿望,是推动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内生动力;用比较的技巧看,这项职业具有时代性,河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相比部分兄弟省份还有较大差距,这为河南现阶段改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指出了努力路线、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具体操作中推动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职业,应做到“三个对照”。
对照提高目标找痛点。建设农业强省,需要打造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只有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多措并举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的不利动向。
对照群众期盼找切口。乡村产业提高难、人居环境整治难、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难是当前农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难题,以此为对照,很容易切中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进而深刻分析不同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时与势,针对其存在的难题及其成因,形成一域一案、一村一案、一户一案,推动难题逐步化解。
对照先进地区找出路。目前江浙、沿海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高于河南,对照这些先进地区,一方面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难题和差距,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借鉴这些地区的“千万工程”经验和行为,从目标、路径、制度、措施等方面改进职业。
三、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见建议
(一)综合把握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职业
提高站位明确治理思路。从人与天然生活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出发,坚持人民至上,以对当代经济社会提高负责、更要对历史长远提高负责的态度,做好产业与生态两篇文章,确保“产业兴旺”与“生态良好”目标同步实现、同步提升。
辩证施策把握治理节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服从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和民族经济社会提高全局,辩证对待并合理运用科技、产业等影响在推动经济提高和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影响,同时还要限制不利影响,实现良性互动,防止出现因噎废食不提高、先破坏后治理等不利后果。
着眼全局找准治理要害。要用好整体观、体系论想法,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城市生态、农村生态与天然生态一体化,更广泛层面上统筹兼顾、整体施策,针对核心难题、瓶颈难题深入研究,通过拓宽视野、创造模式、完善措施,巩固治理成效,提升治理标准。
(二)合理制定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科学规划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将治理重点向农业农村领域聚焦,以服务产业提高、改善人居环境为导向,着力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涵养量、适应性;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库渠沟塘路院厕为管护治理对象,着眼当前和长远,梳理分析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安全稳定的既成难题、潜在难题、可能难题,详列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与治理措施;要重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维护,同时更重视其恢复、建设、提升,持续巩固提高全域生态体系的总体治理水平。
科学设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纲目。按照“管长远、治根本”的基本构想,从顶层设计入手,综合运用多类型新质生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针对水系、土壤、大气等公共属性突出的基础治理目标,构建“太空-高空-地表-地下”多层监测体系,加强自动监测、定期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针对农业“种养循环”的产业特点,维持管理好产业体系大循环固碳,减少有机碳成分外溢、氧化污染,改善农田生态体系;针对河南在保障民族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抓好种子“芯片”这个关键,提高一批低肥抗病高产粮食品种,与生产技术搭配组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针对水电等基础提高资源,以新一轮水网、电网建设改造为契机,一方面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制度做好乡村提高建设规划,以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设计为抓手,持续推进秀丽乡村创建,打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另一方面超前设计提高“水-风-光-储”为核心新型农村能源体系,挖掘利用好本地绿色能源潜力服务乡村建设治理;针对乡村产业承接、产业提升面临的要素配置不到位难题,及时梳理调整相关政策,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相关领域改革向深水区提高。
科学制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坚持稳步有序推进,组合运用多重措施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相关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工程化落地、产业化应用。结合民族提高规划的编制,特别是一年期、三年期的具体治理目标,提出能落地、能考核、能见效的治理方案,充分动员好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接续推动相关方案落实。针对相关研究棚架、政策棚架、项目棚架、方案棚架的难题,及时调整解决。
(三)不断优化河南高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科学技术研发。针对重大污染治理课题如化肥农药减量、农用地膜降解回收、农作物秸秆回收、畜禽养殖圈舍废弃物零外溢处理、轻简化数字化饲喂、乡村人居污染物集中处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土壤退化等,要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推动以上影响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安全难题得到逐步解决。
推进重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以新乡“中原农谷”、鹤壁“农业硅谷”、周口农高区等现有农业工程与产业化提高平台为骨干,积极推进相关互补型技术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开展研发、工程、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落地,通过技术提高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升级,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相对粗放的难题。
促进技术推广应用。针对河南省、市、县、乡提高差异大的实际,从科研攻关机制、人才引进培养、研发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改革科研管理机制。以“三二一”产业提高模式为指导调整提高和研究思路,市场需要何就生产何,生产需要何就研发何,以机制创造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到基层生产一线落地、应用、转化。
完善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合理评估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处历史阶段和后续提升的演进路线,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难题,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尤其是科学技术创造与提高政策,妥善协调产业提高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坚守环境保护的刚性要求,也要重视统筹调节,为产业提高腾挪出必要的空间。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