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抒发作者最为真诚的情感,这一点特别重要。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肯定会给我们裨益,阅读的经过中,那些喜欢的内容会悄悄地浸润我们的灵魂;不喜欢呢?我们会和作者展开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是在我们内心深处进行的,依然会是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心灵会在这样的讨论中成长。
,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课堂,如果我们读的是教育类书籍。生活类的呢?独到的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生活。由于这样的结合,是我们对阅读的一种再创造,也是阅读改变我们的素养的明证。
第三,一篇好的读书随笔,语言应该是流畅的,语句应该是优美的。只有运用流畅的语言,优美的语句,我们的作品才会在第一时刻被读者所喜爱,并且由于喜欢我们的语言的缘故,很快被我们的情感感染,为我们独到的见解折服。
第四,一篇好的读书随笔,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引人深思的。这样的主题,才符合我们教师专业提高的需要,这样的主题能够感染读者, 爱上读书。
第五,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能够写出书所吸引人的关键,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的推荐我们喜欢的书籍,才能够给读者指出阅读路线。
对阅读的一点点思索,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 一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由于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活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何好写?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诚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激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你可以说她写得太浅,你也可以说她就事论事,未揭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我觉得,能写得真诚可信,令人感激,对于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叙事基础,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难的。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务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诚,是否意味着何都能写,写何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盛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务,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何?我们的兴趣应当在何处?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妙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务,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见解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性。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大众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诚恳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这篇习作的价格或许就在于此吧!特别可贵。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大众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审美,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由于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快乐,单纯的快乐,无所奢求的快乐。”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只要我们真心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随笔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