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夜望月:王建的中秋情怀与景色

古诗十五夜望月:王建的中秋情怀与景色

点击播放音频《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诗词简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诞生在大和五年,王建当时担任光州刺史。中秋之夜,月光明媚,伴随着桂花的香气,王建以此情此景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由四句二十八字构成,诗中通过描绘中秋的月色和望月之人的思绪,展现出一个寂静而冷清的中秋夜画面,充分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天然景色和人情的深刻感悟。

诗句解析

从整体结构来看,《十五夜望月》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描绘了幽静的环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第一层,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构成。诗人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幽静场景,月光洒在庭院,白色的地面上安静地栖息着乌鸦,而清冷的露水悄然渗湿了桂花。这些景色似乎在提示着诗人一种孤寂和淡淡的哀愁。

第二层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构成,表达了大众对明月的共同向往和思念之情。当今夜明月高悬,所有人都抬头仰望着,但此刻的思念又有谁能了解。这里的“秋思”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隐含着对故乡的无尽眷恋。

文化背景

古诗《十五夜望月》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中秋节小编认为一个团圆的节日,自古以来便与月亮、思乡和团聚紧密相连。王建以其特殊的艺术视角,捕捉到这种传统文化中最为细腻的情感。通过旺盛的桂花和明亮的月光,诗人将天然景色与人类情感有机结合,表现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

在这一首古诗中,王建通过对月亮和桂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天然的秀丽,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月亮作为诗中最重要的意象,承载了无数游子对家的思念和渴望。每当中秋之夜,月亮总是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勾起心底那份久违的温暖与思念。

小编归纳一下

小编认为啊,《十五夜望月》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更是一幅情感与天然交融的画卷。王建将中秋夜的寂静与他内心的孤独完美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深邃的思索。在今天,阅读这首诗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仿佛看见月光洒在大地上,桂花静静绽放,聆听那些大众对家的盼望与思念。

通过对古诗《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我们不仅重新体会到唐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感受到那份永恒而普遍的情感。这首古诗将继续在每个中秋之夜,伴随着无数人的思念,闪烁在无边的夜空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