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奶的愿望读后感150字
最近,我读了《奶奶的愿望》这篇文章。让我真正懂得了“爱”这个词的含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小时候偏爱语文、讨厌数学的事。妈妈奈何不了我,只能摇头叹息,奶奶则不然,她很耐心的教我、开导我,使我对数学的兴趣日渐高了起来,上三年级的时,已经名列前茅了。上初中后,“我”学的智慧奶奶已经不懂了,但奶奶还在旁边看着。由此,可以看出奶奶对“我”的关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然而待到我寒假再回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在这之前我却浑然不知。奶奶为了不影我考试心情不好,在她弥留之际,她一再叮咛不要让我知道。而她竞等了一天一夜。奶奶多么想再见我最后一面呀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学会报恩。这篇文章让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们的关爱是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我们没有发现这一细小的环节而已。
通过这篇文章,我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其实无论是父爱、母爱、爷爷奶奶的爱都一样。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心思就是呵护我们,关爱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才。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去报答家人,这就是感恩。
其实,不是说要报答奶奶,家里的人都要报答。由于他们就如同文章中作者奶奶一样良苦用心。
二、散文赏析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接着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物品,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任,往往创造出美妙的境界。
一九八四年一月 天津
(赏析:非常灵秀的作品.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显示出作家对天然、人生的挚爱.很温暖的阅读.)
三、读书笔记150字
《鲁滨孙漂流记》讲的一个叫鲁滨孙.克鲁索的人的故事。
他从小渴望冒险,因此他抛弃了家里的地位、钱财,不顾亲人的反对,在18岁时离家航海。
在途中,他遇到过许多险情,仁慈的上帝一次次救了他,他却没有感谢上帝,最后他惹恼了上帝,打翻了他的船,让他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可他还是活了下来,
我很佩服文中的主人公,他孤身一人能在岛上生存,有了自己的麦田、牧场、木房子……并坚持了15年。而我们,别说在孤岛,一个人在家都不能自食其力地生存。
我要进修鲁滨孙这种勇壮、机智,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的灵魂。
四、桃花源记读后感150字
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连篇,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得静静的享受这大天然的美景.然而“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闹.我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大众向往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到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完全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远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一个美妙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物品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全球的想法.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妙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想法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