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四字成语的典故?
一、宋襄公四字成语故事有:石陨鶂退,筑台望母,宋襄之仁。
二、典故:
1、石陨鶂退[shíyǔnyìtuì]
【典故】: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国下了一场流星雨,陨石和暴雨一起落下。又一日,宋国都城一些居民无意间抬头看,竟然有六只鶂(yì,鸟名)在宫廷上方盘旋,远方刮起一股风,刮至宋国都城时,风速加快,于是六只鶂遇风退去。
宋襄公以为石陨、鶂退,是祸福的启示,所以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到,宋襄公问叔兴:“是什么祥兆?吉凶如何?”叔兴回答说:“如今鲁国大丧,明年齐国将有乱事,国君您将得诸侯而不长久”。叔兴退下之后告诉别人说:“宋国君问的不对。此事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2、筑台望母[zhùtáiwàngmǔ]
【典故】: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于是出于同情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
见到这些逃难的人,本为卫国人的宋桓公夫人心急如焚,于是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最后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并送回卫国。
回到卫国的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但是被休了的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 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可是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所以权衡再三,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所以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和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
3、宋襄之仁[sòngxiāngzhīrén]
【典故】: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示例】小师父此心,~也。
宋国的农夫因为偶尔得到一只撞死的树桩上的兔子,就采取了什么什么,这一愚蠢的做法,被宋国人笑话?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此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宋襄公的四字成语的典故
“筑台望母”典故:
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宋桓公夫人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最后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
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但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和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