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成语故事视频(鞠躬尽瘁故事概括50字)

鞠躬尽瘁成语故事?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伐魏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至死方休。

鞠躬尽瘁故事的概括?

“鞠躬尽瘁”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忠诚地扶持幼主刘禅,为了蜀国的安危,他亲自领军北伐中原,意图恢复汉室。尽管五次北伐均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诸葛亮依然矢志不渝,竭尽全力为国家谋划。在他第六次北伐途中,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忠诚勤勉,死后被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敬业、奉献的象征。

鞠躬尽瘁 成语故事

  • 才高运蹇发音cái gāo yùn jiǎn释义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鞠躬尽瘁成语故事的主角

  • 诸葛亮

鞠躬尽瘁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角是谁

  • 诸葛亮【成语】: 鞠躬尽瘁【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解释】:氦甫份晃莓浩逢彤抚廓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久,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他一面与东吴结盟;一面南征孟获,清除后患;还一面充实军队,准备伐魏。在出兵前,他写了《出师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最后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比喻不辞劳苦,奋斗终身,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