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的成语典故?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马革裹尸”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带打仗的仗字的成语
1、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2、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3、仗义疏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4、仗势欺人: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5、行侠仗义:谓讲义气,爱帮助别人,专打抱不平的人。
6、仗马寒蝉: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关于打仗场面的成语
关于打仗场面的成语有:兵来将挡、速战速决、破釜沉舟、打草惊蛇、马革裹尸、兵贵神速、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纸上谈兵、汗马功劳、兵荒马乱、人仰马翻、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将计就计、决胜千里、退避三舍、擒贼擒王、单枪匹马、战无不胜、釜底抽薪、同归于尽、尸横遍野、背水一战、百战百胜、腹背受敌、风声鹤唳、霸王别姬、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杀身成仁、败军之将、寡不敌众、战无不克。
与打仗有关的成语
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2、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3、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4、草木皆兵: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5、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6、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形容打仗赢了不在乎策略的一个成语
- 就是你可以使小计
- 兵不厌诈 草你妹
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的成语是什么?
- 竭尽全力jié jìn quán lì[释义]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语出] 《宋书·宗越传》:“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正音] 竭;不能读作“jiē”。[辨形] 力;不能写作“利”。[近义] 声嘶力竭 尽心竭力[反义] 养精蓄锐[用法] 形容做出最大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 动宾式。
问个词语或者成语啥的,也可能是一句话,它就是形容:就是在古代,军队出去打仗,在家里的人要把粮食一类
- 问个词语或者成语啥的,也可能是一句话,它就是形容:就是在古代,军队出去打仗,在家里袱厂递断郛登店券锭猾的人要把粮食一类的供应到位,但是这个词语不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前忘了在哪看到了,有点印象,谁能想到?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比喻人没有打仗的能力 在宫廷里指点的成语
- 狐假虎威
形容打仗时环境的成语
- 腥风血雨,风声鹤唳,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