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条河(母亲是条河)

母亲是条河
点击上面“东营微文化”一键关注每天为你推送原创心动美文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张洪兵,乡村普通英语教师。喜爱文学,热衷摄影,痴迷旅游。

母亲是条河
母亲,生于一九四五年农历二月二十八,今天七十二岁,张姓。出身不详,因为她总是避而不谈。外祖父母双双离世后遗留下来的笔墨砚台以及书橱书柜可以判断,她应该出身较为富足。
母亲小时候读完完小,成绩优异,尤其喜爱读名著。我见过她唯一一张少女时的照片:梳着两条大长辫子,一只放在胸前;清澈的眼牟,身穿整洁的衣服。她关于童年的回忆,时时提到小学教过她的先生(她总管老师叫先生),印象非常深的样子。那时教书先生在他们村子里教书,由学生轮流管饭。先生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清清瘦瘦,不是本地人。每次轮到去母亲家的时候,一家人都是跟过年似得,把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全摆到餐桌,生怕招待不周,以显“地主”之仪。就是因为那位教书先生的影响,母亲喜欢上了读书,特别崇拜老师,我大学毕业后改行当了一名老师,便随了她的心愿。她年轻时,各村建立识字班,她也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做过“先生”。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都难不倒她,只要她在场,总会耐心地给那些不识字的老人或同龄人讲解,解读,不厌其烦。我们兄妹三人,贫瘠的家境下,哥哥读完中学,姐和我一直读完大学,是村里唯一同一年考出两个大学生的家庭,二十三年过去了,至今仍然保持着记录—-这与母亲心中的文化情怀是分不开的。父亲是个庄稼汉,但她依然有梦,她的梦或许更远,托着我们奔向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母亲是独生女。完小毕业后,外祖父母已经年近六十,身体大都虚弱多病,老动能力丧失。十二三岁的她就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没什么吃的,就跟着同族的大人数百里之遥的山区去讨饭,经常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为省几分钱的路费走上大半天的路。没什么烧的,就跟着别人推着独轮车来回近百里拾草。我去过青州,临朐,沂水等地,回来和她谈起时,她总是滔滔不绝地回忆着当年的故事,而且精神焕发。六十年代初大爆发的饥荒,正值她花季年龄,却衣不果腹,而且还有两位老人等着她。每天都有饿死且每人抬得动的年代,母亲带着虚弱的姥爷、小脚的姥娘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竟然神奇地战胜天灾,难以想象那种力量从何而来!
或许是她少年时刻苦铭心的经历,造就了一个生活极其节约的母亲。小时候我们家吃的苹果,都是带着伤疤的;书包是手缝的,鞋是手衲的,布是手织的,菜是自家种的,自给自足在她的生命里做到了极致。天不完全黑下来,是不开灯的;水都是洗完了菜再放到另一个盆里留作它用,绝不浪费一滴。记得高三那年冬天一个周五,天下着大雪,第二节课下了课看着大家开开心心地玩雪自己却有一种莫名的委屈涌上心头,然后学业生涯第一次弃学而去,想逃出被认为压抑的生活。大雪中我走了近两个小时,快到村外的时候,已经成了雪人。眼前慢慢看到和我一样雪中赶路的路人,挎着一个篮子,踉踉跄跄地在前边走着。我的脚步快一些,快要并行的瞬间,她用手熟练系围巾的动作让我惊喜:是母亲!我抢了几步,赶过去想接过篮子,她很惊讶地看着我似乎不想松手,下意识地盯着篮子:啊…..你怎么怎么早放学了?….我揭开罩在篮子上的包袱瞬时惊呆了:她竟然是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去讨饭!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还有一个母亲在寒冷的冬天去继续她的少年艰辛之旅,在周六赶回家就是不让我们知道她在外边讨饭!那天我一言不发,默默地回到家吃了点东西,她却像做错事的孩子,等待我的“训斥”。我只说了一句,娘,我去上学了。雪中,我下午课前赶到教室。走了一路,我想了一路,终于明白,生活虽然艰辛,但并不孤单,因为有母亲一路同行!
那一周六我和姐赶回家的时候,父亲也赶海割苇归来。他把闲暇时抓来的一条鱼捎回来,成了一家人过节似的盛宴。

作者与母亲
女儿小的时候,母亲依然是“我行我素”的生活。有一次当着孩子面捡起掉在地上的馒头,放在嘴里就吃。我怪她不能当着孩子面这样,不卫生,孩子会学的。十几年后的前几天,我不经意吃饭时把馒头掉到了地板上,随手捡起接着吃。女儿指着我手里的馒头笑着说:爸,这点你随我奶奶!我哑口无言,心里想,毕竟身体里流淌着母亲的血液,哪能不随?母亲亲手把女儿带大,期间剩饭剩菜总不舍得倒掉,洗东西不太讲究卫生等等习惯,我也有时候明显带有责怪的语气对她。她总是一脸的和蔼:你们小的时候生活都不如现在,你们也不都长大成人了?过得好好的!想到这些,总感觉对母亲有好多歉意,却从未对面对她表达过。
母亲的手特别灵巧。小时候就记得她经常给街坊邻居的孩子缝剪衣服,鞋子之类,村里牵机、织布等手工活总缺不了她的身影。衣服穿出了洞,她都是不厌其烦地找尽量类似的布块,密密缝起来,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直到上初三,我依然穿着母亲补过补丁的裤子。纳千层鞋底应该是家庭手工活中最累、最考验技术的。每临近春节,她要赶做每个家庭成员也包括老人至少一双鞋,有棉鞋有单鞋,有时候还带点亲戚的。她要求每一个针脚均匀,不行就重来。常年的针线活,使她的手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疼得很厉害。但一有人向她请教针线活纺织类问题,她便立即不感疼痛,下手异常麻利。就在前些天,女儿刚穿了不久的耐克鞋帮磨出了个洞,修鞋的说不能修,她执意不穿了。母亲拿到手里,端详了又端详,取出针线,戴上花镜,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只完美的鞋展现在我们面前!女儿欢喜地直夸奶奶手巧。其实,村里谁家儿子娶媳妇女儿嫁人做棉被,炸麻花,做拧果,她都是一流的民间高手。

母亲是个极其周细的人。街坊邻居几十年里,从不赚别人便宜,却不少不了接济比我们更贫困的人家。七十多到城里给父亲买药。来回换乘四趟,也从不告诉我们去接她。她总是觉得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亏欠,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完成。看女儿的那几年母亲从我家回老家,她总是趁我上班的路上搭一段路,剩下的坚决不让我单独去送。觉得坐公交车更方便。有几次,别人告诉我她没赶上公交车,于是步行十几里回到家,她自己本人却只字未提。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步行便成为了一生的习惯。独自行走,也便是她的人生态度。
从小生活的窘迫磨砺了一个勇于承担而又胆小谨慎的母亲。哥哥每次出车,到点没回,她总是提心吊胆;时不时唠叨我开车上下班路上特别要注意安全;在青岛安家的姐姐更是她的牵挂。凡是家里人,没有她不担心的,在她眼里,唯有平平安安才是幸福。每每春节,清明,六月六,十月初一等发钱粮的时节也成了她平安祈福的必然程序。哥哥就住老家,紧挨着老房子,和母亲都互有照应。姐姐和我几天不打电话,就会坐卧不安。每次听我说外出学习或旅行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回到家不等我电话打过去就迫不及待给我打过来。
每个周末都是满怀母亲的期盼,因为我们一家都是周末回家。近两年,父亲哮喘越发厉害,她无法脱身,盼我们回家成了她对未来希望的动力。回到家,父母,哥嫂一家和我们一家,几样大锅菜,或者包水饺,其乐融融。回家拿钱给她,她总会推辞,说老年补贴够日常开销,觉得我们虽然领着工资但开支大更需要钱;买菜回去,她总说家里的菜吃不完,还是喜欢地里种的萝卜白菜。把平时积攒的硬纸箱盒以及废纸就书刊报等放在后备箱拉回家,她却满心欢喜。看着有用的她就好好保存起来,没用的就抽空用三轮车载到废品站,换个零花钱。

作者全家福
母亲,身材瘦小,却硬朗少病。每年几次去青岛我姐那里,我们忙得时候都是她自己一人,提着行李买票、转车。就在前些年十一期间,我们一起去崂山出游,母亲总是走在最前边,姐,妻,孩子等人走到半山腰都累得要放弃,她却说走了不多的路。翻山越岭,虽然景色迷人,母亲却很少驻足欣赏美景,依然习惯脚步匆匆地赶路,从未有享受过走过的风景。不是她不懂得欣赏,时光哪有过给与她那样的慷慨?年复一年的田间耕种劳作,一季又一季的家庭缝缝补补,七十多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开荒种的冬瓜,南瓜,田间见缝插针种的各种青菜,每每攒几天便去西城的小区门口摆摊卖掉,公交车来回,或搭乘哥哥的货车去自己公交车回,享受大地的赐予。
母亲是个特别重情的人。记得小时候,农闲或节日,她经常带我去探望她的姑姑、姨、舅们,大都是步行,路挺远,却年年如此。不光亲人,连一起长大的好几个闺蜜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交往。路途更是远,步行一段,搭一段,公交车一段。街坊邻居随儿女搬走多年的,听说回了东营,只要有消息,她都高兴得不得了,几天念叨。我们家在特别困苦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姐弟俩求学时人家帮助过的,她更是耿耿于怀,不忘初衷。
不知道何时起,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就再也没有抱过母亲。去年春节,在青岛过马路时,她依旧在走在我们前边脚步匆匆,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刀刻般记录着时光,她真的老了。我紧走几步,轻轻地搂着她的肩头向马路对面走去—–那一刻,尽管短短十几秒,它却穿越了近四十年—-一边是扎着大辫子的母亲牵着我的小手,一边是中年的我扶着年迈的母亲…..

母亲,出身本富足,却几乎从未离开过贫困。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父亲的慢性病却突袭而来。七年间养育我们兄妹三人,然后九年间四位老人相继病倒,离世。然后就是帮我们一个又一个养育孩子。母亲的一生,来到这个世界就像她匆匆的脚步,来不及短暂的停留歇息片刻;又如匆匆的小河,只顾奔向远方不作停留。她拥我成长,载我长大,推我流入自己的河道而独自渐行渐远…..
母亲,你永远是我的生命之河!
(2017.3.25)
作者近期作品欣赏:
春回待燕归
心里有家,就不会迷路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征稿要求: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等各类题材,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请先关注公众号/加主编微信。因编辑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微信号:18562013539

微文化本月特设人气奖以示对作者认真推介作品及平台的鼓励和感谢:每1000阅读量,或留言100奖励10元,不兼得。

母亲是条河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