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词四首的译文?

1.《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次北固山下》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4.《天净沙?秋思》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怎样复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 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 <1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的生字词

1、饥寒:饥饿并且寒冷,多指环境艰苦。

2、离乱:战争,叛乱;历乱,纷杂貌。

3、缀连:连接在一起。

4、诅咒: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5、扒窃: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

6、浓阴:浓密阴绿,树木枝叶生长得繁密的景象。一般用于形容高大,挺拔,茂密的大树。

7、沾污:有弄脏、污损、奸污、污辱、使不光彩等意思。比喻名誉受污损。

8、怨恨:指由于某些原因心理充满强烈不满或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选入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略有改动,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跪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课

第十课是《木兰诗 》。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篇课文

  • 救急
  • 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英语第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基础训练第七课的第二,六大题,急需,今天要,没有的话,我真的可以跳楼了。

  • 求求你们问题补充: 不要答案我有发照片也行跪求
  •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基础训

七年级上册新版基训第十课所有问题

  • 不附答案
  •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七课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的感受是怎样的

  • 是写小弗朗士的感受,请回答的同学快点
  • 伤心后悔的心情。当我走到大街上的时候,镇上的铁匠华希特这时正和他的徒弟在收拾行李,准备逃离这座魔爪下的城市。那块不吉祥的东西布告牌,还站在原地,但是看它的人却渐渐地走光了,大概不想沾上它的晦气吧! 天阴沉沉的,开始起风了。 画眉依旧是蹲在早晨的那棵大树上,但它的心情看起来似乎是糟透了。因为它并没有像早晨那样欢快地歌唱,而是瞪大双眼,望着路上的每一个行人,也许它是想从行人群中找出那个使大家都不愉悦的罪魁祸首。这眼神,在正义的人们眼里看来,它代表了大家的心里话;但如果是在像强盗那样邪恶的人的眼里的话,就会变成恐怖的、可怕的,还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跑着步……

宁波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方法指导丛书60页第6题怎么解

  • 某社区居民用水紧张,每天需从社区外调水120吨,从甲、乙两水厂调水,甲厂路程20千米,运费12元|吨*千米;乙厂路程14千米,运费15元|吨*千米,若总运费为26700元,则从甲、乙两水厂各调了多少吨水?
  • 设甲厂调水x吨,则乙厂120-x;12x*20+14*15(120-x)=26700解得x=50即甲厂调水50吨,乙厂调水70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导学案答案

  • 地图出版社的
  • 你应该把题目发送过来,不然怎么帮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第三节题目无答案

  • 急急急急急急
  • 已知:m=2400克 V=5X5X5=125立方厘米求:密度解:密度=mV=2400克125立方厘米=19.2克立方厘米∵19.2克立方厘米比较接近金的密度∴金属块最可能是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