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联识遍天下字(苏东坡最经典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完整对联是什么?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东坡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其父苏洵看见后,却为孩子感到担心,怕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自得,不够谦虚,于是,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见了,脸红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终于取得非凡的成绩.

苏轼写的对联有哪些?

苏轼一生写的对联有记载的实在太多,这里列举一部分: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

注:四德本为元亨利贞,此避宋仁宗庙讳。

三光日月星;

两朝兄弟邦。

以上四联均传为苏轼对辽使,不知可信度如何。

三杯软饱后;

一枕黑甜余。

注:海南方言称饮酒为软饱,睡得好为黑甜。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注:补父缺字联。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注:对佛印,谐音联。

幸早里,且从容;

奈这事,须当归。

注: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

挽韩琦联:

三登庆元三人第;

四入熙宁四辅中。

注:韩乡、省、殿试皆为第三名,为相后四次迁官。

戏题王文甫桃板联: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欢。

戏评秦观、柳永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题江西吉水龙济寺联:

天上楼台山上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对佛印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题镇江甘露寺联:

云涌楼台出天上;

风摆钟磬落人间。

题无锡惠山摩崖联: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题湖南汩罗屈子祠联:

诗笔离骚亦时用;

文章尔雅称吾宗。

题山东烟台蓬莱阁联:

海市蜃楼皆幻影;

忠臣孝子即神仙。

题儋耳望海亭联:

贪看白鸟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暮潮。

集卢秉传语题黄州雪堂居处联: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似名节,久而后成。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注:“讲”方言读gang。

对佛印联:

十百耍鱼沟内滚,泥拌千鳅;

三双罗汉灶前蹲,灰泊六头。

注:耍鱼乃泥鳅的别称。

挽朝云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注:朝云,乃苏东坡之侍妾。

对黄庭坚联: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赠歌舞姬联:

舞袖翩翩,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题广州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题杭州孤山苏寒岩联:

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

对佛印联:

莲叶莲蓬恰似绿罗盖,盖佳人之粉面;

瓜藤瓜实浑如黑铁锁,锁和尚之光头。

题沂昌天宝宫吕祖殿联:

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最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苏轼给莫千山寺庙题的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敬茶, 敬香茶。

典故: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有一天换上便装来到了莫千山上一座寺庙中游玩。

寺中的住持不认识苏东坡,只当他是普通香客,不以为然,只是冷冷的从鼻孔哼一声“坐”,不情愿地对小和尚吩道:“茶”。二人谈了一会儿,住持发现苏东坡谈吐不凡,很有才学,觉得他有来头,便做出恭敬的样子,说:“请坐”。又郑重吩咐小和尚:“敬茶”。 谈到后来住持才知道眼前此人就是名闻天下的苏东坡,急忙起身离座,打躬作揖,满脸堆笑。连声道:“请坐下”,又再三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二人谈完,苏东坡起身告辞,微微一笑,挥笔写出这副对联。住持看到了,目瞪口呆,不知是哭还是笑。

苏轼莫干山对联坐请坐请上坐

苏轼给莫干山寺庙题的对联是: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是苏东坡在杭州莫干山一座寺庙中游玩时做的,讽刺了主事老道以貌取人,先敬衣后敬人的势利等。故事为: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阳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

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这幅对联。

苏轼前赤壁赋对联

上联:携客悠哉游赤壁,下联:举杯醉也赋新诗。

上联: 清风万顷托遗响,下联:明月一江映残觥。

上联: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下联: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

上联:吟诗倚歌有客弄箫音如怨,下联:饮酒凭窗何人遗世羽化仙。

注释:《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是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返回顶部